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1、《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⑴生自由读课文。

⑵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感知美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⑴正确读文,自学生字。

⑵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⑶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读。

3.交流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结合理解重点词语。

重点交流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感受当学生谈到”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⑴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⑵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⑶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四、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让我们继续跟随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异国的风情画卷,在欣赏他语言艺术的同时去体会做人哲理。

二、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个词概括德国给你的印象?(板书奇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自主阅读、感悟美丽

自学要求: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边读边批注。

⑵小组交流、欣赏美丽,教师巡视指导。

⑶全班交流、共享美丽,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运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

⑷多形式朗读,品位美丽

自由朗读、看课件听配乐范读、想像读、汇报读、背诵。

⑸联系实际,迁移美丽

a.如果你漫步在这样的街头,你有怎样的感觉?会说什么呢?

b.这份奇丽的美景不仅是花之美,更是种花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种心境让人赞叹!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前后呼应,再感“美丽”

过渡:四五十年后,景还依然,情还依旧吗?快速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能说明问题的一句话。

⑴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美丽”还包含什么?

⑵季老先生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使得他在文中不由得赞道: “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⑴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⑵季羡林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普通又精炼的语言,却又如此的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都拥有一双与人玫瑰的手!想继续深入地了解季老艺术魅力的不妨多去阅读他的作品。

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掌握“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

2、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初步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季羡林与小作者的对话内容。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出示季羡林简介。

师:今年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从1935年起,曾经留学德国十年,被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被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深深感动。1985年他又一次来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反义词),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注意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想,围绕着花,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出示两个新词。

wǎn

莞尔一笑

抽读。

师:“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

chà yān

姹紫嫣红

抽读。

师:“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在生字表边上写一写。

再齐读一遍。

3、交流: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师:我们已经看到了全文的脉络,接下来,请同学们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试着根据重点段落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四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领略风情。

1、师: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找出来。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这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层是“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两层意思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

2、浏览课文,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分别找出来。

A、交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师:自由读读这段话,怎么就能看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①“花朵都朝外开”

②“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在这儿“花的脊梁”是什么?

师:假如你就是屋子的主人,你为什么要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让花都朝外开?

这时,你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的心情怎样?

师: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板书:奇特。)齐读。

B、交流:“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自己再读读这段文字,从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让你陶醉其中?

交流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感情朗读(注意:任何、家家户户、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

齐读。

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花的海洋”

师:你是怎样理解“花的海洋”?

②“应接不暇”

师:什么是“应接不暇”?

有感情朗读

C、(看图)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在这样的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我们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想象说话

交流

师: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

④写一写: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你想对花的主人说些什么呢?

写后先读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3、师:美丽的`大街,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奇丽景色离不开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联系上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什么吗?

投影出示: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我为人人——我把花种在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看到什么?

人人为我——我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又看到什么?

师:是啊,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颇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有什么让我们“颇耐人寻味”呢?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

师:这种耐人寻味的境界过了四五十年了都没有改变。1985年,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引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引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指什么?

师:鲜花是美丽的,在季老眼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也是美丽的

再次齐读,出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把这八个字的顺序调换了一下,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思辨,交流。

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名家名篇,短小而精悍,博大而精深。名篇课文的教学,历来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解读过多过细,小学生难以接受;草率了事,又有亵渎之嫌。近日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感受颇多。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淳朴恬澹,于天然本色中见“繁定绚丽之美”,总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难记忘、发人兴思的艺术境界”。他的文章意蕴丰富而深远,大气磅礴,意味隽永。《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短文选自《再返哥廷根》,文章讲述了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五百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却包容了一个相当广阔的世界:德国的人情风俗,作者的求学经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以及奇花共赏的奇情异景,再加上作者独特而精深的思想感悟,创造出一个浪漫温馨的美好世界。走进文本,就仿佛走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花的世界,一个美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的世界,一个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世界。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美文,语言朴素而洗练,含蓄而蕴籍,既有娓娓动听的故事,又有色彩瑰丽的描写,既有淡远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议论,既充满着异国他乡的奇情异彩,又渗透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悟与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在文章的结构上,季先生首先从人类爱美的天性写起,从宇宙间堪为美之典范的鲜花,写到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大气磅礴,自然晓畅,浮想联翩,而又结构绵密,紧扣主线。接下来,季先生带我们来到一个奇异的国度——德国,把我们引入德国的普通民居中,把德国人奇特的养花方式展示给我们看,“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的确,从德国居民的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凌乱的花枝,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么做似乎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习惯了孤芳自赏,习惯了关起门来欣赏自己的花。但是,随着镜头逐渐伸展,季先生带我们来到大街上,抬头仰望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在这片花的海洋中,人们不禁感慨万端,很自然地体验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最后,作者又回到故事中,用总结和回味的语言,再次让读着陷入深深的思考。

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我揣摩再三,总觉得难以入手。文章的语言之美,意蕴之丰富,让我不敢轻易触及,唯恐亵渎了这道美丽的风景。

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在教学时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

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各组交流资料。一是有关德国民俗风情的资料,对德意志这个“奇特的民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查阅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了解季先生在德国留学的历史,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微妙心理。

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小组交流评改,再全班展示。

下课后,总觉得意犹未尽。短短一节课,很难把文章的全部魅力展示给学生,由于朗读指导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名篇的教学总是带着缺憾。也许,缺憾也是一种美。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感受和想像。

就我个人而言,在教学方法上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也许大家集思广益,才能真正把名篇教学做得更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2、如何对教案或教学片段进行评价,补充,建议

评价片段教学应注意做到四点:一看导向性,是否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从教学和科研方向上去评,给教师指出努力的方向。二看客观性,即从教师、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客观地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给教师以激励作用。三看整体性,既要依据片段教学内容去分项评析,又要从整体上给片段教学下结论,写评语,更要指导教师、培训教师,使之尽快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评者也应做必要的准备。

评价的关键是制定和把握科学的评价标准,优秀的片段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能从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并联系选题的特点来确定片段教学的目标,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具体明确。

2、教材分析透彻。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并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教法科学实用。教学的总体设计合理,富有新意,表现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学程序的设计科学,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转换、收束等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突破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法设计的依据科学,教学手段的选用有助于提套课堂教学效率。板书设计精要、简洁、艺术。

4、教学对策恰当。对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能力训练到位。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致。训练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好的片段教学要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有改革意识,有见地,有特点。

如何进行片段教学

这两年好像很流行片段教学,听说有用于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等各个方面,但用得最多的地方是各类学校的教师招考,比如去年我们在进城考试的面试中采用的就是片断教学的方式。

片段教学即任意截取一篇课文的某个重点段落,没有学生,面对着专家或领导,进行10-15分钟的教学,以考察教师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这里的“片断教学”有两层含义,从内容上说,是一篇课文的片段,从时间上来说,是一节课的片段。但是不管从内容还是时间上,这个片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中的局部,在处理教材时应进行通盘的考虑。

下面就具体谈谈怎样进行片断教学:

一、片段教学的内容应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准备和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是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浓缩。比如不管要教学的是哪一部分内容,你一定要有几个基本的程序,如(1)揭题导入(2)初读(3)精读(4)读写练习(5)拓展延伸等,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当然,在你备课及编写教案时,你还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等等。

二、片段教学应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

片断教学没有学生,新课程所强调的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就无从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这样只能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了,就是说我们既是老师,有时候也要充当学生,绝不能只做教师的事,如果仅仅是引导、评价的话,那么会给评委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评委会觉得你的片段教学太简单、随意,甚至有听不明白的感觉。比如: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读完课文的体会。如果马上评价说:“你很真诚。”“你有结合实际来谈体会,很好!”可以说这两句评价本身都很不错,但在片段教学里就不怎么合适,我们应该根据备课时的预设,考虑到学生也会说出一些重点的内容,我们就把这一些假设学生对重点的回答重复一遍,然后再进行评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把自己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由我们之口说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哦,你是说——,你的回答很真诚。”这样评委就会觉得你有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教学。当然,不是每一个评价都应这样,我说的是能突出片段重点的地方。

所以如何进行评价是保证片段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下面再具体谈谈该如何进行评价。比如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默读这个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之后,我们评价:“我发现有的同学边默读边动笔圈划,这种动笔默读书的习惯真好。”“有的同学读完后还和同桌交换看法,这是合作学习,应该坚持。”

――这种评价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马上评价:“老师觉得你把最后一句话读得铿锵有力,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吗?”

接着评价:“原来你想表现出一种坚定的力量。你的想法真独特!”

――这种评价是引导倾听和朗读方面的指导

再比如:“刚才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用了三个比喻句,描写得很精彩。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

――这种评价则是总结性的评价。

总之,片段教学的教学情境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通过评价来体现的,因此老师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预设。

三、片断教学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时间很短,我们除了要通过理解文本、处理教材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外,还应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让评委对你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要做到:

1.要自信,充满热情。这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老师没有自信,那怎么教学生?而在片段教学时,更要自信,要始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走进考室时,要面带微笑,步伐有力,先向评委深鞠躬,问一声“评委老师早上好!”声音要洪亮气力要充沛,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你要调动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用亲和的微笑和自信的手势,充分展示你的风采,充满激情地进行你的教学,如果是一些情感性的文章,有了激情,甚至可以掩盖你的一些瑕疵。

2、扬长避短,展示才华。你粉笔字漂亮,不防把板书写到最美;画画很有一手,就不要忘了来一幅简笔画;如果有表演天赋,唱唱跳跳地演一演,也能增色不少;还有如果你才思敏捷,临时来一首相关的诗歌,那就更妙了。不过,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要范读一次课文,这是你语文基本功的综合体现。总之,这样一来,评委会觉得你的功底很好,从而为你的片段教学加分。

3想办法表现你的教学机智,让评委感受你的教学智慧。你可以有意地假设一位学生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我们一起思考吧。还有,当你的内容设计得太多,讲不完时,你要镇定自若地进行小结,及时而体面地结束教学;当你内容太少,一下子就讲完而时间还有很多时,你应巧妙地增加补充一些延伸的内容等。

四、一些要提醒的细节。

1、在导入时,除了要创设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情境外,还要有资源意识。要关注面试前后几天国内或国际上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些大事,如果正好与你要上课的片段有关联的话,可以在导入时用上它,还挺有用的。如我在五月份面试时的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课文讲的是季老年轻时在德国留学,发现很多德国人家养的花,都是摆在朝外摆给别人看,走在街上风景十分美丽,他因此得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感叹。当时汶川正发生了大地震,而我前一天晚上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季老流着泪捐了20万元善款。我于是从地震导入,先叙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再说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众志成城,话锋一转,我说:昨晚我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他泪流满面,捐了20万元积蓄,说是要给灾区的孩子们盖学校。他,就是我国一位国宝级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爷爷,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今天,只要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对季老昨晚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这样一来,很自然地利用了这次资源,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2、要有写字指导。最近有很多名师上课时都很注意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书写课题时说: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或者说: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如果在课题中有一些难读难写的字,就教学生写一写,记一记。在上课时,对一些重要的字词,也可以拿出来对学生进行一番书写指导。这样就可以看出你很善于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不要忘了插图。插图是课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能忽视的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果有插图,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像我五月份在面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有两幅插图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但是我却忘了用它们,一直到现在都在后悔。

4、可以根据需要在片段教学中假装使用了多媒体。虽然近来不少老师都说,多媒体在公开课上使用得过多,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有不利的影响,但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则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如果安排得恰到好处的话,评委也会认同的。

5、关于时间安排。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要稍微多设计一些内容,自己在家里进行试上练习时,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时间不多不少正合适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出现了意外,一般来说时间不够比时间有剩会更好一些。比如你每一个步骤都有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去上好,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即使时间不够,评委也能看出你的能力;相反,如果你内容太少,三下五去二几分钟就上完了,那么你就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评委还会认为你很随意、没内涵,那就比较糟了。

6、关于备课的一些问题。备课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你要阅读文本,处理教材,还要写出这个片段的教学预案,时间比较紧,速度应快一些。还应注意,在福州这篇教案是要算分的,我也是今年才知道,可能主评老师很快地看了你的教案后,又以某种方式与另外的评委进行了沟通吧。所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案。另外要注意的是,为了让片段教学顺利进行,在备课时,你还要特别把一些转承过渡的语句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标在课文上,这样上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关于备课还有一点应稍微提一下,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就是要求你写的教案是一整节课的,但面试时却只要你上其中任意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你精心准备的东西一下子就不怎么适用了,那你也不用慌,记住那几个步骤,重新确定重难点,再临时组织教学就可以了。当然,备课时最重要的是确立恰当的目标,突出重难点,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读书,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等,这些你们肯定比我更拿手,我就不多说了。

7、最后是关于专家提问。片段教学结束以后,专家会向你提问题,时间为五分钟,这也是要算分的,应引起重视。一般来说,专家会提两个问题,一是为你为什么那样进行教学设计?你要告诉专家你思考的过程以及你的理论根据,这个问题会更容易一些;二是会问一些与语文有关的一般性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在提问时应注意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在回答问题时,你的语言应清晰流畅,更重要的是,你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文知识,努力用课标中的相关理论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来回答,尽量多说一些。说完后,说一声“回答完毕”就行了。

3、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初步领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初步领悟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研读教材,精读季羡林著作《德国印象》、《留德十年》、《季羡林文集》,品读“以小见大”课外小品文。

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访谈录。其中大树指谁?

2.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比如他精通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指题)

3.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再读。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5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这些词语大家会读吗?

课件出示新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莞尔一笑 脊梁 颇

指名读、齐读。教师随机指导。

3.指导书写。

(1)加点的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谈。

(2)教师范写生字“脊”,强调笔顺;范写“暇”,关注日字旁。

(3)学生练写。

4.请4位学生轮读课文4个自然段。学生评价。

5.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读,体会“花美”。

1.请学生读课文,找出写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请学生再读这3句话,用横线划出描写花美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这两个词边想象画面。(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小结:山阴道是地处我国的一处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③这段话中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

(5)“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指的什么?能去掉吗?有更贴切的词语替代吗?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见过这个词语?

(比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见过,课文中的“应接不暇”就是指眼前的花儿多得看不过来。)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喜爱,生怕错过)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嫌不当。真让人折服!

③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

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图片配乐连播。

学生多种形式读。

3.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画面、用心揣摩文中每个词语的意思,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沐浴在花海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关于“人美”,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相机课件出示: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生读。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4.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5.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种花习俗的特别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美;通过写德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爱花、养花的习俗,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来赞美德国民族精神的伟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板书:以小见大)

2.推荐阅读:《德国印象》

4、哪里有三·四·五年级的语文说课稿,最好是全册的。

人教课标版的,最好快一点,谢谢了

5、谁有招聘小学语文教师的试题?

【教师招聘考试の 第一版】如何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包括题目,在第几册、第几单元,单元训练重点、地位、教材的前后联系,有时还要简单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说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说,也可少说,可按上面介绍的顺序说,也可打破顺序说,要因教材而定。

2.说教材目的要求 做到正确、具体、全面。

3.说教学重点、难点。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

2.教法和学法可以合在一起说明。

3.教学方法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

例如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应是讲读法和谈话法。还有“情景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查读法、疑读法、划读法、议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的各阶段,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接下来说怎样教。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训练学习获得知识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在说怎样教的过程中还要说清: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小结,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布置作业的内容及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等。

要把教学过程说详细具体,但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实录。对于重点环节,诸如运用什么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要细说,一般环节的内容则可少说。尽量避免师问、估计生答,师又问,估计生又会答……,这种流水帐式的说法。

如何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课书的内容分为几课时,再逐课时安排教学环节。可以把整个环节的安排先说出来,再逐环节再说,可以把一个环节的内容说完后,再依次说下个环节的内容,环节之间尽量用上恰当的过渡语,使整个说课内容浑为一体。

四、注意说课中的语言运用

1.独白语言

说课时大部分用的是这种语言,切忌从始至终一个腔调地念稿或背讲稿,要用足够的音量,使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速度要适当,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恰如其分,让听者从你的抑扬顿挫、高低升降中体会出说课内容的变化来。具体地说,教材分析要简明,理论根据要充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用慢速说清楚,教学目的要分条款一一叙述,重、难点则用重音来强调。

2.教学语言

因为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还要说“怎样教”。说“怎样教”实际上就是要说出你准备怎样上课,只是不单纯地将课堂上一问一答那么详细地显露出来,但是也要让听者知道你的教学设想和具体步骤。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听者带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去,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了你上课的影子,推测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在何时用呢?

(1)设计的课堂导语应用课堂教学语言

用新颖有趣或简明扼要的导语来吸引听课者。说导语时说课者要把听课的老师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学生,声音该高则高,该慢则慢。

(2)课堂的总结语应用教学语言

在说课时设计的结束语应具有双重性,不但要打动听者,而且还能让听者从你的语言中推测你在课堂上也会深深地吸引学生,这就要求结束语既要精彩,又能将精彩恰当地表达出来。

(3)说课中阐释和提问语应用教学语言

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以认简明、准确、条理清晰为要点。好的提问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生动,并容易把问题引向纵深。让听者判断你提问的质量的高低。

说课中应该说出哪些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2.学生的实际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考虑对象。

3.教材和学科特点也是重要的理论根据之一。

4.教育理论和名家名言也可做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不管运用哪一种理论,都要说得具体、令人信服,切忌出现以下问题:

1.理论堆砌不适用。

例如教学目的要求制定的根据是“从信息论、控制论的观战出发……”,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加上“小语大纲的的要求……”

2.理论空洞不管用。

例如:每一课都用“根据大纲要求,我班学生的实际, 自己的教学实践,特制定……”这种理由只是空架子。没有实际内容,究竟根据大纲的哪一条要求,你班学生的实际是什么,你的教学实践又如何呢?别人不得而知,与其这样说为什么,还不如不说的好。

【教师招聘考试の 第二版】 教育法律法规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2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8、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9、(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B )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C. 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 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

A、 靠教师 B、 靠社会 C、 靠法制 D、 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 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师招聘考试の 第三版】 面试时能用到的教育理念

【教师招聘考试の 第四版】 教师应聘问得最多的面试试题

一、自我介绍

一般先让应聘者作自我介绍,着重说明自己的优势,时间大约2—3分钟。通过这一程序,招聘者旨在了解应聘者的学习成绩,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精明干练程度。

二、提问:开始之前务必记住:

黄金法则:80/20—你要承担起80%的谈话而面试官只会说20%。

白金法则:你必须试着控制面试的节奏和话题。

钻石法则: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抛回给面试官。

1、谈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2、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谈谈你应聘本校的动机。

3、有否从事家教,你认为家教和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4、谈论自己在教学环节当中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5、你认为你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6、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7、你最欣赏的班主任是那一种类型?你会怎么做?

8、谈论自己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

9、谈谈你自己的个性特征,是否外向,内向,是否有幽默感

10、谈谈你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与看法

11、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12、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13、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14、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16、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刁难,你该如何应对?

17、谈谈你最欣赏的一位中学老师。

18、谈谈团队合作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

19、你找工作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0、×××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21、教师节就要到了,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 自己动手为学校的教师制作贺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贺词。谁知在活动开始时,一位同学提出做贺卡是不环保的行为。 如果你是那位教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22、您认为教师的奖金差别越大越好,还是差别越小起好?为什么?

23、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 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 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请你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做出评价。

24、在我市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授课教师的最后结束语是:“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讲完了。”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一位与会者向授课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讲完了”和“我们这节课学完了”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是那位执教老师,你会如何分析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

25、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至理名言”的认识。如果有必要,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这句话进行改造,重新写一句。

26、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校一位老师每天睡觉前都要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今天我想了吗? 今天我读了吗? 今天我写了吗? 请你对这位老师的这种做法加以评价。

27、一位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里话。一个孩子的父母离异,这给他童年的心底留下了一道阴影和许多的痛苦。这个学生写的文章很打动人,文笔也不错。老师没征求学生的意见,就在班上读了这篇“范文”。几天后,这位同学却在日记中表达了对老师这种做法的不满。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应该如何去分析和处理这件事?

28、 你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29、将要走上讲台的你,自我感觉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你最大的优势与最大的不足分别是什么?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 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 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 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19、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教师与学生】

21、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22、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24、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25、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6、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

【教师的专业化】

27、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28、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29、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30、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1、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32、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33、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德】

3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35、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36、“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管 理】

37、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

【创新能力】

38、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现代教育方向】

39、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