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俞正强《低头找幸福》有感_低头找幸福读后感

  读俞正强《低头找幸福》有感由word助手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低头找幸福读后感”。

  读俞正强《低头找幸福》有感

  也许是因为素净的封面,也可能是因为“低头找幸福”这一书名对我的吸引,我就买了这本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低头找幸福》。翻开书,引言部分的这段话便吸引了我:“假设一位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教学比赛,也没有拿过任何奖项,他是否有机会获得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成为一名星光熠熠的名师呢?然而在浙江金华就有这么一位名师:他是农家子弟,没有优越的社会背景;年少时,做老师不是他的志向;初为人师,也并不得领导的赏识;在成为特级教师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大的教学比赛,没有拿过一个大的教学奖项。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在浙江小学数学领域颇有名气。”他就是在《低头找幸福》的俞正强老师。他的课很朴实,然而听过他的课的人又都说他的教学课很美,一种朴素的、安静的、灵性的、智慧的美。

  这本书采用访谈的形式来记录俞正强这位在平淡中显心智,在朴实中表现美的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文风让我在感觉在聆听一位长者对自己的经验娓娓道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引经据典,更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成长过程,一位校长如何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的故事。很平凡,但不平庸!这本书共8章,从目录上看你会认为他是在分块叙述,其实不然,从顶端的时间标记就可以认为是俞正强老师在一个时期对当时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对自己寻找有意义教育的思考。下面我也仿照俞老师的方式利用本书目录把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本书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1986-1998 平平淡淡才是真”说的是作者参加工作的一段成长历程的; 第二部分“1998-2002 忽如一夜春风来”说的是作者个性特点和成名之路的;

  第三部分“2002-2007 悟道有乐心自足”说的是作者担任校长之后,关于学校管理理念的; 读完这本书,我很想分享一下有关俞正强老师的那些事儿。

  (一)对于学生——善于观察学生,从学生身上学习

  俞老师书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俞老师刚任教之时,上课学生吵闹,一般作为新教师都会很生气,于是像有的新教师一样立了规矩:上课吵闹就不上课,安静了才继续。可是他的班级里就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位位挑战权威的学生,接下去也是我们有的教师常用的方法,放学后留下来静坐。不同的是这个极富个性的小女孩对俞老师讲了终生难忘的一句话“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是啊,一堂课能够让听的学生忘记吵,全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多么难得!他需要的是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从此,俞老师的上课目标发生了改变:“我就是想把课上得让学生忘记吵”。

  感悟:正因为俞老师善于观察学生、和学生沟通,才让学生在其面前坦诚相对、不会害怕;有了学生坦然,才使得俞老师能从学生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能经常叩问自己;正因为俞老师善于从学生身上学习,才使得师生相长,共同进步,为日后成长为名师创造了条件。

  (二)对于课堂——追求安静,积累智慧

  俗话说:静能生慧,宁静以致远。如果有一个安静的课堂,就能把学习中遇到的干扰减到最少,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但是,要做到安静,好象不那么容易。现在的新课程,强调体验、经历、合作。我在平常的课中也常常会安排这样的教学环节——小组活动、讨论、情景表演。总觉得到了这时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热情高涨,丝毫看不到安静。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源自我们对安静的理解。平常我们听音乐的时候,有时会觉得听到某一首曲子,能让自己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看一段舞蹈,也能让我们觉得安静„„原来安静是不排斥声音与操作的。如果我在走进课堂之前,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情、安静的形象,安静力量就通过我的形象、语言,传给了我的学生,同时也给了学生一颗安静的心,安静的课堂也会随之而产生。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操作实践时,设计的活动要有充分的思考价值,让活动对学生有吸引力。不让孩子为了活动而活动,使活动失去了神,徒有活动的形式而使他们急噪起来,课堂就不会安静了。我们在平时要像俞老师那样,尽可能营造一个安静的课堂,让学生学会沉静思考和安静等待。

  (三)对于自己——人的积极性从哪儿来

  俞老师用这样一幅图来表示人的社会关系,(投影)大环境谁都改变不了,对于其他五个圈子,我们要先付出,至于有否回报谁也不知道。你说,你对领导好,领导一定对你好吗?你对学生好,学生一定对你好吗?学生对你的好往往是滞后的,也许一年后,也许若干年后。但不管怎样,你必须付出。对家长你也是必须付出的,对同事你也是必须付出。别人没有义务对你好,你必须先付出,别人才有可能对你好。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要先付出又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回报,往往是很难做到的,这就影响到人的积极性了。为什么很多人失望,工作积极性不高呢?就是他要求得到回报,但又舍不得付出。人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圈,决定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的就是这个圈。这个圈子的实质就是信念,人是有信念才会有积极性的,我们改变自己,就是要改变自我圈。在所有的圈子里面,我们能自由控制的只有自我这个圈子,其他那些圈子由不得你控制的。所以,要自己给自己积极性,不要等着领导和其他人给。

  (四)对于别人——怎么认识“人”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两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朽木不可雕也。” 你赞成哪种观点?第一句话对吗?是对的,但不能全信它,全信它,我们的心情就糟了。第二句话对吗?也对的,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判断他就是朽木呢?我说某甲是朽木,他就是朽木吗?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不到,所以我们也不能坚信。这两句话其实是两个极端,第一句是完全为学生讲的,第二句是为老师讲的。这两句之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有投不投缘的问题。我虽然教不好你,但你不是朽木,肯定会有人能教好你,你还没碰到你生命中的名师。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它能保证有一个好心情,不要去怪学生,也不要去怪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吧我们上课的心情调整好了。心情好了,态度也就好起来了;态度好了,上课的气氛也就好了,这样什么也都好了。

  最后,以俞正强老师的一段话结束我的读书感悟“人来世上,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上帝让人握着拳头,是想让人低头看看,手心有什么。学会低头,看看支撑自己的土地,心存感激,于感念之中体会幸福,于幸福中谋得力量,用这份幸福的力量支撑起高贵的头颅、深邃的世界、踏实的劳作,如此不断往复,幸福,便常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