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书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上语文书人教版猫教学设计(共含1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周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上语文书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篇1:《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猫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课件(或录像、图片);猫叫声录音带。

  2、学生收集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张贴到教室的相关栏版上,办一期“猫趣”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 );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c、设计板书,如: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花猫)性格古怪 高兴时…… 不高兴时……

  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第二课时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篇2:《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注意积累重要字词;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能结合文意品味语言,解释词义。

  2、通读课文,能把握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解读。(难点)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

  师:猫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今天课前,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猫的视频材料,请大家欣赏。

  生看视频“世界上最搞笑的猫”。

  师:看了这段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觉得猫是怎样的小动物?–生谈看法。

  师: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先后养过三只小猫。从这三次养猫的经历中,他又感受、领悟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猫》。

  二、读

  1、请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读完文章后,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么?

  2、生谈自己最想搞明白的问题。

  3、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请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物?又写了什么事?–师生互动明了

  三、议

  1、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小猫跃然纸上。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你选择,你会领养哪一只小猫?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追问如下问题: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关键语句。

  以下为备用材料:

  (1)关于第一只猫

  特点:活泼可爱

  关键语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词语滚来滚去等)

  (2)关于第二只猫

  特点:更活泼更有趣

  关键语句: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品味其中的动词)

  (3)关于第三只猫

  特点:忧郁懒惰

  关键句: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品味若有若无)

  2、师:然后,这三只猫的结局各不相同:他们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为什么?也许就是因为这只猫的忧郁懒惰,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外表丑陋,让人既可怜又可厌,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你认为文中的“我”会更愿意再养哪一只猫?

  1、对第一只猫

  “我”的态度:感觉到它的可爱,讨人喜欢,对它的病亡感到一缕酸辛、可怜,表示要再要一只。

  2、对第二只猫

  对它的被捉感到怅然、愤恨并咒骂,对它的丢失很不高兴,心里牵挂;好久不养猫。

  3、对第三只猫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决定自此,永不养猫。

  五、辩

  然而,虽然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猫终究是猫,它是不能说话的,生活也无法从头再来。因此,作者只有用质朴的语言、动情的叙述告诉我们他的教训和反思。那么,我们能不能从中读懂他的思考呢呢?

  1、有人读了文章后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让自己活泼些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体中去。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师生互动中完成对文章主题的多元解读。以下为备用说法:

  (1)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该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该适当地注意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

  (3)从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对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

  (4)三只猫都是社会中的弱小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因此,作为社会中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六、结

  1、师:正如刚才同学们多样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诉我们的那样,面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样的收获。但《猫》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有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精神,要学会从生活和经历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这一点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样,读了文章后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这么一首小诗表达我的感受:活泼可爱小猫咪, 病死亡失人惋惜。

  忧郁懒惰丑陋猫,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诗填写并交流。

  彭敏

  [《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3:《论语》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是六则语录性的文言文。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读、背背、议议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等。同时通过对内容的探究,让学生从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

  [教法学法]

  本文短小精悍,拟通过通读感知、品读赏析、创读拓展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读、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简介孔子和《论语》

  1(学生之间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讲出来,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补充。

  2 (1)介绍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介绍《论语八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词、句,供学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0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

  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

  0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又如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5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小结

  ”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

  (五)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

  l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菥。

  2 (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要点提示:学习方法)

  0 ”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0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

  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谦虚好学)

  0 “学而不厌”(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

  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在学生阐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求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只要说得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三)创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二读、个人朗读)。

  2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结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

  (五)作业

  课外摘录《论语》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作者邮箱: ycf@txt.cn

  篇4: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六年级上人教版)。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教学重难点

  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引出本课话题: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2.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3、指导口语交际:话题一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

  (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交流内容:一是自己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二是亲戚朋友家喂养的动物的故事;三是从阅读的书籍报刊中知道的动物的故事;四是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的动物的故事。)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5.话题二: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五、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六、召开动物故事会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七、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八、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篇5:《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京改版七上)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足迹”。童年的生活呈现出千斑色彩,百般味道,无论喜乐与忧愁,无论甜蜜与苦涩,总能荡起我们心中的阵阵清波……这一单元向 我们展示了许多人童年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捅马蜂窝》似 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 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符合五年级孩子单纯、热情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但针对部分孩子主动性不够的特点,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3、了解马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1 2个生字。

  2、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借助工具书或结合 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能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捅过马蜂窝?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受?

  (预设:找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感受。)

  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

  (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名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三、再读课文,整体 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预设:找一至两名学生用精炼的语言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预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1-7自然段)

  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预设:这一部分对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的细致刻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学生能从这里体会到作者对捅马蜂窝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板书:好奇渴望

  2、(8–9自然段)

  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 ?“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预设:捅马蜂窝过程中把这只不顾一切拼死的马蜂比作战斗机,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再加上“燃料耗尽、决心相撞”就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正是这种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马蜂不顾一切拼死的气势)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

  3、(10–16自然段)

  爷爷与“我”的对话: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 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

  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

  4、(17–21自然段)

  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这些语句,体会作者三年的等待才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舒心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升华情感

  作 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 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1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和他们友好相处。2并能看出这是一个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孩子。学生回答其中一点即可,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最后老师想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3、推荐阅读篇目: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

  五、作业

  小练笔: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回想起童年,心中却充溢着美好和甜蜜。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它记录在你的“小本本”上吧!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心情:好奇渴望-惊呆害怕-赞叹、心情沉重-舒心

  人与动物友好相处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营造课堂氛围,从而走进这个故事。

  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帮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走进文本

  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理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故中心话题由此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

  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深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情感尽情地宣泄。

  深化文章的主旨“童心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通过记录美好的童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张语晴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京改版七上)]

  篇6:《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 个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 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 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 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 反馈自学情况:

  a. 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 请同学上台听写

  c. 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 辨析多音字:“的”、“和”、 “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 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小结: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 又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 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 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生词新词:

  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要求全部写出来,写对写好,前面的不会后面的补充,到规定时间为止。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自由组合阅读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板书:古怪 淘气 可爱

  三、整体感知,体会真实的表达方法(分大组朗读交流)。

  读完以后你们觉得老舍先生写的猫真不真实?那些地方看出它的真?

  四、重点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选择喜欢的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注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要读得让其它同学也喜欢这些词句。

  (2)小组交流汇报

  大花猫:

  1、 性格古怪

  (1) 小组代表读,其他同学听: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从哪听出来的?

  (2) 重点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a.质疑: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猫的性格古怪?从哪可看出猫的性格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不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从三方面具体写出猫的古怪: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这样极端矛盾的表现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跟一般情况不同,只能称其古怪。同时体会到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 老实 贪玩 尽职

  板书:(大花猫)性格古怪 高兴时……不高兴时……

  胆小 勇猛

  b.学生发现:你们发觉什么表达方法吗?

  师引导:作者在开头就指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叫什么?(开门见山)这种写法好不好?(简洁明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

  (3)朗读课文,你能发现什么写作特点吗?

  体会到:(课件展示)

  a.“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式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课文通过这样的句式,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现了猫“实在古怪”的性格。)

  b.“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我们体会到猫十分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c.“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突出他的尽职。“非……不可”写出抓老鼠地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猫地尽职。)

  d .“它若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现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我们体会到猫在不高兴时举断冷漠的表现。)

  (4)学生又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淘气

  那些地方写猫的淘气,找出关键句。还有从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体会到:a.什么东西都玩

  b.玩起来不怕率跟头,也不怕撞疼

  c.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耍个没完

  小猫:淘气 枝折花落

  3、可爱

  重点体会:上面两部分都体现了猫的可爱,因为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老舍先生都是视猫如儿,爱猫如女的。

  4、重点体会以下几个词: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屏息凝视,连等几个钟头,从中看出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老舍爷爷家里的猫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5、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 默读课文,体会: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 从性格上看,正因为猫的性格时矛盾统一体,才使它性情丰富多彩,生动 有趣。

  b. 从淘气看,“生机勃勃”看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 默读全文,列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并谈体会。(融情于猫,情猫相融)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动。)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大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天真可爱,生机勃勃”这些词语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孩童。)

  五、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 思考题:请你以老爷爷的身份和猫的身份向同学介绍本课的猫。选择你喜欢介绍的方式。

  2、 学生分头准备,同桌交流。

  3、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爱猫之情。

  七、布置作业

  1、 做同步练习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谭义专

  [《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7:《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猫》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重点:

  学习文章的第二或第三部分,探究第二只猫的失踪或是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步骤:

  一、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小猫。从养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只猫?

  明确: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明确: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板书)。

  3、在作者养猫的经历中,哪一次养猫,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第二或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三、重点研讨

  1、快速找出文中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有关段落。

  2、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引导学生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上去认识猫):

  A“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 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

  或:

  B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

  3、品味“我”的感情–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 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 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A“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三妹怪隔壁周家的丫头:“他们看见了……”

  提问深入:

  ①周家的丫头代表了怎样的人?“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的人?

  ②为什么周家丫头的这种人也应该责怪?

  ③按作者的想法,怎样做才是好人?

  B“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 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或:

  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 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F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G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那种错误?

  (5)补充介绍作者,交代本文写作背景《教学参考用书》P274。

  4、感悟作品思想–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示例:

  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 ,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五、布置作业:

  试着按照课堂分析“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思路来自学“我”养第二或三只猫的情形。

  石绣

  [《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8: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方对东方的向往,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欧洲国家。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迪亚士进入印度洋,达·伽马到达印度,哥伦布抵达美洲,麦哲伦及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3.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的道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归纳“新航路开辟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梳理知识。

  2.通过阅读《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新航路开辟》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3.通过评价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和新航路开辟影响,初步培养学生从多元史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钦佩欧洲航海家敢于创新和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的精神。

  2.体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2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的中国历史学习,已积累了一些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对他们学习世界历史是很有帮助的。如中古史学习了丝绸之路等内容,了解了传统的中西方商路,在学习本课时与之联系,就容易理解新航路的路线的“新”。

  由于主课的学习压力,学生不能对历史、地理投入较多的精力,他们中大多数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较弱,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3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评价欧洲航海家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评论(0)学时重点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从很早的时候起,一条条陆地和海上商路就把欧亚两洲联系起来,例如古代中国连接东西方商路——丝绸之路。展示《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请同学说出马可·波罗向东进发路线。东西方传统商路以地中海东岸为中心。

  15—16世纪西欧的航海家从大西洋沿岸出发,向东或向西,向着茫无边际的大洋深处远航,努力寻找一条通向东方的新航路。他们前仆后继,终于开辟了环绕地球的四通八达的海上航路。让我们来学习大航海时代——新航路的开辟。

  活动2【活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去东方追求财富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新兴的资产阶级很想从东方贸易中获取更多的财富。长期以来西欧就从东方进口胡椒、肉桂等高级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之后,更激起上层社会对东方的向往。

  (2)客观条件

  技术的进步也促成了远洋航行。地理知识的增加,地图绘制的改进,地圆学说的流行,罗盘针的应用,都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3)首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新兴国家,濒临大西洋。12世纪中期和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王国先后形成,它们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必备的装备,热衷于探寻新航路。

  活动3【活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

  (1)学生阅读课本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内容和《新航路开辟图》)

  (2)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上世界地图的简图,让学生画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重大地理发现(教师在投影上展示航海路线图)

  (3)让学生填写《新航路开辟表》(在黑板上板书)

  (小结)新航路的含义:区别于从巴尔干到小亚细亚的东西方商道,15—16世纪开辟的从欧洲绕过非洲或美洲由远洋航行到达东方的商路叫做新航路。远洋航行、东西方交通是两个基本要素。由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因此新航路还包括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

  (4)印第安人和西印度群岛的由来

  哥伦布认为欧洲和亚洲隔大西洋相望,四次到达美洲,却认为到达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Indian(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的居民;称加勒比海域的岛屿为WestIndies(西印度群岛),16世纪初,意大利航海家American(亚美利哥)也航行到美洲,他认为这里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这块新大陆就以他的名字被命名为亚美利加洲,即美洲。

  (5)麦哲伦——“英雄”还是“恶魔”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一块石座铜碑。

  正面碑文写着:费尔南多·麦哲伦。154月27日死于此地,他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的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反面碑文写着: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入侵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纪念碑正反面对麦哲伦持不同的评价,你同意哪一种?结合史实进行评论。

  麦哲伦是是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也是欧洲殖民主义者。

  活动4【活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地理大发现,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提高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水平,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被发现了,世界从分散到统一,从地区到全球。

  商品种类增多,动植物扩散,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贸易范围扩大,欧亚贸易走向全球贸易,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这一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

  (2)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原来地中海沿岸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贸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大西洋国家,大西洋沿岸的荷兰、英国、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

  (3)新航路的开辟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他们大量掠夺殖民地的财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同时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新航路是一条殖民掠夺之路,开始了西方国家对外扩张之路;同时又是一条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还是一条人类文明之路。

  活动5【测试】课堂小结

  文艺复兴:反宗教神学、反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新航路开辟:世界走向整体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活动6【作业】比较中西方航海

  (课堂作业)比较哥伦布的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从时间、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表格在投影上展示)

  活动7【作业】多元史观评价哥伦布

  (回家作业:完成P63活动与探究第2题)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大西洋航路的不同评价

  (参考答案)多元史观评价哥伦布

  (1)革命史观:早期殖民扩张,灾难屈辱落后

  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破坏和掠夺,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

  (2)文明史观: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

  (3)整体史观(全球史观):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划时代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4)现代化史观:资本主义扩展,落后地区开发

  (5)社会史观: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

  篇9:基因畅想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畅想(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品,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试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像。教学中,拟通过反复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本文进行科学幻想的巨大意义,学习本文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激发并培荞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事物、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幻小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读,揣摩本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积累资料,宜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养成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什么是基因呢?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入漆孝诗的《基因畅想》。

  (二)通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点提示: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像)

  (2)文中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请分别找出来。

  (要点提示:事实,第3段谈自己的工作,谈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展望,第6段对基因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畅想)

  (3)文中提到“堪称20世纪最出神人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指的是哪一项研究成果?具体说说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及探索过程。

  (要点提示:成果,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原因,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脏来源却很少;探索过程,19世纪,哈迪将黑猩猩的心脏移入病人身上。首开心脏移植先河。而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植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身上,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

  (4)作者对基因技术的前景做了哪些畅想?

  (要点提示:外科医生可以很简便地为心脏病人做换心手术。医学专家可以预先为病人准备好最合适的基因心脏。一些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将大大延长人类的寿命)

  (三)品读课文

  学生自由散读,并进行圈点,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问题一]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生动吗?请找出你认为写得很好的句子,或者你认为足够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只要学生能找出语句说出一两点理由即可。

  (要点提示:形容小猪不愿独处,第3段中,用了“无精打采”“闷闷不乐”郁郁而终。很有文采,很生动。有些语句写得很俏皮,充满着生活气息。如第6段中“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第3段中“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第6段中”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

  [问题二]你认为作者的想像合乎情理吗?在文中你能找到依据吗?

  (要点提示:不是空穴来风,有理论依据,第5段叙述的.事实)

  [问题三]你认为作者对基因技术应用前景有信心吗?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看出?

  (要点提示:开头第1段,第7段中的两个”肯定“)

  (四)创读拓展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能说出个所以然即可。

  1第7段中,作者写道:”动物世界“节目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画面。请依据你所知道的知识,想像会有哪些具有强烈震憾力的画面呢?

  2现代科学认为”破译生命密码,将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你认为破译生命密码,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益处呢?假如后,你是个科学家,你最想破译哪些生命密码呢?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你从文中感悟到了什么?请自由谈谈。

  可从以下方面引导,答案不必统一,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即可。也可从其他方面回答。

  (1)从作者认真对待科研的态度,你想到了什么?

  (2)从作者敢于积极畅想方面,你又得到什么启示?

  (3)从哈迪、贝利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有什么启示?

  (4)一旦破译生命密码,除了给人类带来益处,你认为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五)总结

  这是一篇生动的科学小品,读来亲切感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钟”等问题能得到攻克;我们也能够在超市买到抗感冒的苹果、防肝炎的梨。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知识,让知识绽开出灿烂鲜艳的花朵。

  (六)作业

  作者邮箱: ycf@txt.cn

  篇10: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利用熟字记新字。

  2、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分析、欣赏短文。

  2、积累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幻灯片(练习题目)

  教法学法:练习法、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是一道组合拆分认字的练习题,蓝绿相配的长方形中是一个多字组合体,它可以拆分出“立”、“日”、“音”等十多个字。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去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在有趣的“找字”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过程建议:

  1、出示教材提供的字组合体。进行活动说明,这个组合中藏着许多我们以前学过的汉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组发现的字最多。

  2、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3、汇报评比。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小老师”,把本组找到的字指给大家看。根据又快又多的标准,评选出优秀的小组。

  4、拓展练习

  (1)“圆”、“葫”、“鸽”分别可以变出几个字来?

  (2)让学生自己写出能够拆分的字,相互考一考。

  二、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分成三个“版块”。即“我会接”、“读读说说”、“读读背背”。

  “我会接”是一道词语接龙练习,引导学生了解“尾首相接”是顺利进行练习的关键。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可以按如下的环节来进行。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口头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也可以采用互相挑战的作法,交替接词,比比哪个组接的词语最多。

  2、教师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再选择词语让进行全班范围的练习。比如:前后、 鲜花、明亮等

  3、学生自由选择词语做接龙练习

  读读说说”是“把”字名改成“被”字句的练习。第一、二句是改写的例句,第三句是要求学生改说的句子。教学中要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例句和要改的句子,体会句子前后内容存在的联系,改后要让学生对比着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是否变化。面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不应出现关于句子成分等相关的述语。在完成教材中的题目的基础上,可视学生情况,完成下面的练习。

  1、风把乌云吹走了。 ( ) 被( )。

  2、父亲把受伤的小鸟治好了。( ) 被( )。“读读背背”是读背《小花鹿》。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配图精美,形象可爱,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激起学生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在通过范读、指名读、评议、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小花鹿的可爱。让学生觉得“我”就是淘气可爱的小花鹿,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有益的小动物”。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意识。口语交际活动作为本次延伸与深化主题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际活动的优势,多形式多角度地创设交际的情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对话”。鼓励学生人人开口,说的过程中要相机诱导,激活思维,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根据教材提示,这个话题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说:一是“说名称”,即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动物的名称,说得越多越好;二是“讲道理”,说明所列举的小动物怎样有益;三是“想办法”即设想出如何保护有益小动物的具体办法。如,安排同桌互说,小组讨论,自愿组合对话,还可以组织小小“辩论会”可通过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动画课件或出示挂图,情境导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讲的冲动。

  交际准备:

  1、收集小动物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2、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组。

  组织过程:

  1、出示课下收集的小动物的图片、挂图或录像、课件等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你认识画面上的哪些小动物?除了这些小动物,你还能说出其他小动物的名称吗?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说这些小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你喜爱这些小动物中的哪一个,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自己决定讨论哪一种小动物;教师巡视,随机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相机点拨指导)

  4、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其余学生可以向说的同学质疑,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如,设计广告、制作标语牌 ,画宣传画等。

  6、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示台

  1、在学习《识字7》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编写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拍手歌。教师要给予指导。

  2、在学习《清澈的湖水》时,教师要组织儿童编写讲卫生,保护环境的顺口流。

  3、在教学《父亲和鸟》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鸟类的 基础上,鼓励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爱鸟和护鸟的活动中去。进行制作标语牌、给小鸟做个家等活动。

  4、组织学生在课上围坐在一起,进行展示活动的安排布置,营造氛围,鼓励表现。

  5、组内交流,分组展示,把自己拍手歌、顺口流、鸟巢,展示给大家看。并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语文园地七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篇11: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

  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P2-3 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根据图意,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2.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 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4 0.7×4 12 ×5 1.2×5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

  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 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4 1.35×4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谁来说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篇12:人教版五上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a≠0)当a( )5时,积小于.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2.39个0.2组成的数是( )

  A.3.9 B.39.2 C.7.8 D.78

  3.100个0.01米是( )

  A.100米 B.10米 C.1米

  4.75×2.08的积有( )

  A.没有小数 B.一位小数 C.两位小数

  5.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8.4的算式是( )

  A.18.4×0.99 B.18.4÷0.99 C.18.4÷1.99

  6.0.35×0.17的积是( )位小数.

  A.两 B.三 C.四 D.一

  7.下列各式中,结果是42.72的是( )

  A.85×0.92 B.7.2×4.6 C.8.9×4.8

  8.一个大于0的数乘0.98,乘得的积比这个数( )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篇13:卖油翁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卖油翁(语文版七上)(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理解文言虚词。

  2、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二、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3、疑点: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发生的问题。

  解决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六、教学步骤

  1、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同学们想知道这个人生道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2、阅读(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①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②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③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④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⑤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3、解读课文

  通过阅读环节,学生已初步理解了课文。怎样懒得得更好?学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朗读。由此,开始解读文章内容。

  ①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

  ②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③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④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⑤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⑥质疑,学生提问。

  问题<1>: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而”字用法。

  问题<2>:课文中描写的两个人物,写得很形象,我们怎样在自己作文中去实践?

  问题<3>:这篇课文的主旨是批评陈尧咨的骄傲自满,还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问题<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是不是做任何时期都会“熟能生巧”呢?

  ⑦师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讨论、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A、本文的主旨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在生活中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

  B、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段从神态描写来表现陈尧咨骄傲,卖油翁藐视。第二段从语言、动作来表现卖油翁面对责难从容不迫。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在作文中实践。

  4、拓展(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回答)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那么,是不是做事情、干工作时,熟就一定能生巧,一定能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点拨。

  5、小结本课时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不仅如此,同学们还不敢于怀疑前人的文章,提出了不少有见解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作者邮箱: ycf@txt.cn

  篇14:七上政治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是进行情绪修养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辩证地看待情绪的作用的能力。

  3.知识目标:明确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图片,并显示文字:当你看到“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的画面时,你的情绪如何?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汶川地震的图片,并显示文字:当你看到汶川地震的画面时,你的情绪如何?

  学生回答。

  教师:当我们看到不同的画面时,就会有不同的情绪。那么,人的情绪有哪些类别和特点?情绪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就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的情绪》。

  多媒体显示:丰富多样的情绪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你一天的情绪变化。

  例:当我解答了一道数学难题时,我非常高兴。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人的一天会有这么多的情绪变化,这说明情绪有什么特点?

  学生:丰富多样。

  多媒体显示:情绪词语接龙

  规则:全班分成四小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类情绪,看那个组说出的同类情绪词语多。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人的四种基本情绪:喜、怒、衰、惧(分别配上四种情绪的漫画)。

  多媒体显示:你演我演──体验情绪

  请你来一个即兴表演: 内容是你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和最伤心的时候。(分别配上喜、怒、衰、惧的漫画)

  学生表演。

  多媒体显示:情绪调色板

  (喜悦+惊讶)──惊喜

  (喜悦+悲伤)──悲喜交加

  (悲哀+愤怒)──悲愤

  (愤怒+恐惧)──恼羞成怒

  教师:由此可见,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

  多媒体显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师:现在,请大家欣赏一组漫画,猜一猜漫画中的两人在比赛中的结果,并简述理由。

  多媒体显示一组漫画,并显示文字:猜一猜:以下两名同学在比赛中的结果如何?简述理由。

  漫画的内容是:两个同学明天要去参加县里的乒乓球比赛,其中一个同学有些焦虑,不断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另一个同学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拿个好名次。”“我一定能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情绪就像“神奇果”, 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它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杯弓蛇影的典故。

  多媒体显示:杯弓蛇影(用图画解释此典故)。讨论:杯弓蛇影中的主人公的病由什么原因导致的?他的病又是怎样痊愈的?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下面,我们看几则材料,思考并回答一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经历了千难万险。广大红军战士正是凭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上述材料说明了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有人曾做了一个试验:将同窝出生的两只小羊放在同一条件下喂养,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只小羊旁边拴着一只狼。结果这只小羊在极度恐惧与过度焦虑的消极情绪中,逐渐消瘦,不久就死了;另一只没有看到狼的小羊却健壮地成长。

  上述材料说明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在雅典奥运会50米步枪三姿项目的比赛中,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最后一枪只需打在自己靶子上,就铁定夺冠。孰料,唯一不可能夺冠的可能性发生了,埃蒙斯一枪打在了中国选手贾占波的靶子上,并最终成就了贾占波夺冠。

  20北京奥运会上,仍然是在50米步枪三姿项目比赛中,埃蒙斯最后一枪只需打出6.0环以上,就铁定夺冠。不料,他竟然打了4.4环,最终只获得第四名。

  埃蒙斯第一次失去金牌是因为紧张、激动,脑子里想到了夺金后,反而出现了空白,瞄了别人的靶子还沾沾自喜。第二次失去金牌是因为他患得患失,一心想拿金牌。想得太多,就打歪了。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下面请大家填写一个表格。

  多媒体显示:

  情绪对正常水平发挥的影响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情绪对人的影响

  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

  课堂小结

  教师:请大家将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学生小结。

  多媒体显示:课堂小结

  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复杂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最常见的情绪有四种:喜、怒、衰、惧。

  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这是情绪对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这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

  篇15:七上政治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七上政治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设计

  【理论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而根据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要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生活进行全面地考察和掌握,同时牢牢把握住课程综合性的这一性质。

  【课标要求】

  成长中的我(3.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成长中的我(3.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成长中的我(3.4):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是除生理需要之外人最基本的需要,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人一旦丧失了安全感,就会变得不再相信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会对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课是七上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第九课《保护自我》第一框的内容。在本课中设计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侵害,其次是认识到身边针对未成年人的具体保护。内容涉及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受到的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下一课学习如何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做好感情积累和知识铺垫。

  2.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新闻媒体了解到过很多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案例,也在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中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对侵害的来源和分类没有概念,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比较零散,偏重于意外伤害方面,对于一些人为伤害,学生还不具备相应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意外伤害和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侵害。探究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知道法律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能力目标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法律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身边的种种侵害。

  2.教学难点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在黑板上写下“14、 50万、40”三个数字,让学生猜猜三个数字有什么含义。

  教师揭晓答案:

  每年,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意外伤害中致伤致死的约为50万人,其中,平均每天有40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

  问题:听到这组数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引入新课:

  我们身边确实隐藏着需要我们警惕的危险,我们身边也时时刻刻存在着对我们未成年人的保护,我们如何去识别危险、避免伤害,从而保护自己安全与健康呢?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九课《保护自我》的学习,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框题《身边的侵害与保护》。学生猜测

  回答

  学生回答感受用统计数据让学生有直接的情感震撼

  讲授新课

  (一)身边的种种侵害

  (二)身边的保护第一环节:分享经验

  问题:同学们自己身上发生过,或是听说过哪些未成年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案例吗?

  这些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吗?

  学生分享过程中普及一些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

  总结: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交通意外、溺水、危险行为、火灾、煤气中毒、有毒食品、动物伤害等等,都是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意外伤害。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这些代价沉重的案例启示我们,一是要有规则意识,在任何地方都要遵守规则,只要人人守规则,很多意外事故都不会发生;二是自己要有安全意识,平时多积累安全知识,注意所在场所中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救能力。

  第二环节:案例探究

  刚才同学们说到了很多意外伤害,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这样一些意外伤害,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人为侵害,随时可能危害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小主人公小叶,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到她。

  小叶的故事

  13岁的女孩小叶有过非常快乐的童年生活,但是,随着父母离异,小叶跟着父亲生活之后,就很难再看到小叶和小叶爸爸的笑脸了。小叶爸爸每天酗酒,回到家中动不动就拿小叶出气,小叶被打得身上多处淤青、软组织挫伤。小叶非常痛苦,但觉得没有地方能够去求助,很想离家出走,有时候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问题:

  案例中,小叶受到了来自哪里的伤害?

  小叶的哪些想法存在着误区?

  如果你是小叶的同学,你会怎么劝说她和帮助她?

  总结:

  面对来自家庭的侵害,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取偏激的方式比如离家出走,而要采取多种方式求救和自救。

  家庭中这样的情况,让小叶很希望能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庇护伞。这时,同班女生小旭出现了,小旭不仅在学校中是“大姐大”,而且在校外也认识不少社会闲杂,时常会在校外威胁勒索低年级的其他同学。小旭对小叶很关心,知道了小叶的爸爸这么对她之后,就一直说要把小叶的爸爸“收拾”一顿,这点让小叶很感动,认定小旭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有一天,小旭和小叶因为不遵守课堂秩序被老师罚跑三千米。小旭也小叶不服,来到操场之后就从学校离开。两人先是来到网吧上网,在网吧上网时小旭遇到以前的朋友——社会青年赵某,赵某热情邀请两人去酒吧喝酒。小旭和小叶答应了。

  没有想到,赵某在酒中放了安眠药,喝酒之后陷入昏睡的小叶遭到了性侵害。

  清醒之后的小叶想去报警,但是想帮赵某脱罪的小旭却劝她,如果让家里知道了这件事,不知道还要闹成什么样子。想想各种顾虑,在严重伤害面前,小叶最终选择了沉默。

  问题:

  在之后故事的发展中,小叶又受到了来自哪里的伤害?这些伤害对小叶的哪些方面造成了损害?

  想一想,为什么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

  问题:

  想一想,如果小叶的爸爸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如果老师不对小叶和小旭进行变相体罚,如果学校能尽到对学生保护、管理的责任,如果网吧、酒吧能按照规定拒绝小旭和小叶进入,可能小叶的悲剧就不会发生。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除了未成年人自己要不断成长和成熟以外,还有哪些方面要担负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来。

  补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具体内容,还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

  社会是美好的,同时又是复杂的。我们在加强自我保护的同时,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没有及时到位,我们就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小叶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思考小叶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她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会继续探讨面对不同侵害,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寻求帮助的这一问题。

  下节课再见!学生分享案例和启示

  学生回答,来自家庭的侵害,小叶应该勇于向有关部门、公安机关求助。

  学生回答,来自学校、社会的侵害。这些伤害不仅对小叶造成了生理、身体上的损害,还给她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要负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来。

  学生思考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表达自己对于安全问题的观点,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正学生的误区。

  用案例教学串联,让学生了解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害。

  让学生意识到人为侵害的严重性,探究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防范侵害的必要性。同时,在积极自救的同时,也要了解如何寻求帮助,了解各个方面都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

  七上政治遭遇险情有对策教学反思

  1.依据初中思品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生活中的险情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懂得冷静判断、镇静应对是我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对险情的认知能力,培养紧急避险的意识,掌握一些应对险情的常识。重点是身边的险情及应对险情的方法,难点是冷静判断、镇静应对各种险情,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

  2.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兼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启发诱导。

  3.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对于学生学习有困难的知识,教师可适当的引导。应对险情主要是避险,逃生,急救。

  篇16:七上政治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设计

  这一节课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觉得这一节课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一.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由于这一节课讲授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可选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所以,我引用了大量学生身边自己的事例,也让学生自己选取自己关于情绪的表现,去认识情绪的分类和情绪的作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了主动、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由于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和产生共鸣,所以课堂氛围融洽和谐.

  二.内容丰富多彩,多媒体运用恰当充实.

  在这一切课中,我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学生生活和身边的素材,并将它们整合起来,制作成精美的课件,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形象,达到了激趣教学的效果.我觉得特别好的材料有:情绪的词汇.情绪的图片.视频<<杯弓蛇影>>的故事,学生从这些典型的事例和材料中充分认识到了情绪的丰富多彩和情绪的双刃剑作用.

  三.整堂课的设计比较有新意,能够创设有效的让学生喜欢的情景开展教学,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比较容易发挥

  四.能够把教学目标具体化,问题化,讲授过程逻辑清晰,对中下层的同学有较大的帮助,符合新授课的要求。

  五.能贯彻新课程理念,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小组评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竞赛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本不足之处:

  第一部分内容——情绪万花筒,由于学生发言比较积极,请了较多同学发言,所花时间比较多,导致第二部分内容情绪与生活部分讲授得比较匆忙,后面练习也没有很深刻地分析完毕就下课了,以后在提问部分要思考如何控制好时间.

  比较重视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和作用,在引导学生要适时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方面引导得还不够,课堂教学有待升华到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