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短期育肥项目建议书

  XX县XX乡XX村牦牛短期育肥项目建议书

  实施方案

  2011年11月16日

  牦牛短期育肥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项目区基本概况与选址原则

  第一节 地理位置概况

  XX县地处XX市东郊,距市区25公里,境内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58公里。XX县共有五乡一镇,22个行政村,134个自然村。XX乡XX村位于XX乡人民政府西北方向约5公里处,隶属XX县XX乡行政区域。位于北纬29°47′30″至29°50′00″,东径91°33′45″至91°41′01″之间,项目区集中区域海拔为3680米,东邻唐嘎乡,西接林周县。东西两侧为海拔高程4500米左右的山区。

  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XX村,全村总户数为251户,总人口为1295人;其中牧业组69户,牧业人口为353人;全村总劳动力为729人,其中女性为667人;总耕地面积2911.4亩,林地面积1516.2亩;有大小牲畜9330头(其中牦牛5179头,黄牛560头,)犏牛7头,马165匹,山羊2622只,绵羊737只,猪123头,鸡790只;有贫困户93户,共425人,低保的有41户167人;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为5026元,该村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经营体系。本次项目优先瞄准的是贫困户93户、425人。

  第二节 项目区选址原则

  该项目在选址时兼顾了以下几点:(1)实施区河谷农业特征明显,水利条件较好,有充足的水源和饲草料,适于养牦牛;(2)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农牧民群众市场观念、商品竞争意识较强,也有较高的积极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优越的条件;(3)交通便利,村户集中气候条件相对较好;(4)有完善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依据和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以扶贫工作到乡、到村、到户为重点,以改善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为重点,发展产业,增加农牧民的收入,增强农牧民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加之,目前西藏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同时,XX党委、政府根据西藏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农牧业生产现状,提出了“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农牧业特色产业的重要战略。依托XX县特有的牦牛、绵羊品种资源,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短期育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已经具备政策优势和各种外部条件。根据XX县人民政府对农业开发区的总体规划设想和具体实施条件,结合XX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方案,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实际,在近期内就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扩大发展养殖产业,为全面发展XX县农业总体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的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提高农牧民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是解决当前贫困群众温饱问题,消除返贫现象,巩固扶贫成果,促进经济区域的快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长治久安、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二节 项目建设可行性

  该项目选题准确,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完全符合扶贫开发“短、平、快”的政策。根据XX乡XX村的实际情况,本着“急群众之急、想群众之想”的思想,提高项目区当地群众的养殖技术水平,发展养殖业,来增加其经济收入,组成一定规模推向市场,辐射全县养殖业的发展。项目的实施将积极促进项目区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树立贫困户增加现金收入的意识,从思想根本上摆脱“等、靠、要”的思想。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供不应求,养牦牛业已逐渐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加快养牦牛业的发展步伐,已经是当务之急。且通过这两项制度的入户调查,群众对该养殖项目有极大的积极性,加之,项目区草场面积达179800亩,故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是实现高寒草地系统的绿色营养高度转化的特有动物。牦牛在暖季具有强生长势和强度肥育性能,它能充分地利用很短的牧草生长期,把海拔3500米以上其它畜种难以利用光、水、草地等各种资源转化成乳、肉、皮、毛、绒等畜产品提供给人们,是以西藏为主的高寒牧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牦牛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蓄种资源,适应了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牦牛肉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达21-22﹪,脂肪2-3%,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牦牛既是藏民的生产资料,牧民要靠它来致富增收,也是农牧民的生活资料。在青藏高原畜牧业是基础产业,不是可有可无的。而项目区的贫困群众历年来都缺少牲畜,且现有的牲畜品种较差。一直以来,项目区群众都很希望自家能增加点牲畜头数,改善牲畜品种,以此来增加他们的现金收入,群众对此项目的呼声很高。项目区是XX县XX乡主要的养殖业基地之一,目前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全面启动,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有关部委、XX党委政府对牧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大了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农区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但目前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和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畜牧业生产力水平和畜牧业经济质量不高、草场退化和特色畜种品质和性能不断下降仍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该项目建设遵循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将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项目建设对改善环境有利。项目通过科学短期育肥的方式,不仅降低放牧家畜对天然草地,有助于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同时,采用牦牛短期育肥技术,控制牦牛总增,不断地提高生产性能,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品质,缓解草畜矛盾,实现维持高产、持续发展的畜牧业生产体系和生态体系。

  因此,进行科学的牦牛短期育肥工程项目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优势、内容及规模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XX村位于藏北高原和藏南谷底交界地段,近几年,开展了牦牛品种选育,通过良种推广,牧户饲养的牦牛生产性能得到了提高,为牦牛育肥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品种和技术保证。这使得农牧民群众对牦牛养殖的积极性很高,并能付诸于实际行动。

  (二)市场优势

  XX县位于XX中心城市——XX市以东20公里,具有交通便利,信息条件好,能源充足,市场面广等诸多优势。目前,XX市区总人口有60余万人,是西藏最大农畜产品最集散和消费市场,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酥油、牛(牦牛)肉都来自于甘肃、青海和那曲等地,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强大的市场,不存在畜产品滞销现象。

  同时,青藏铁路已经开通,XX县充分利用与火车站距离近、交通方便等诸多优势,提升XX县乃至全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将大批独具特色的牦牛产品将借助青藏铁路源源不断向外输出,使项目区农牧民的市场意识和当地市场机制发育将进一步增强,特色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潜力将明显提高。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内容及规模

  计划在XX乡XX村发展养牦牛户93户,户均养殖1-2头(生产资料缺少、养殖技术好的可适当增加养殖头数),共养殖186头带胎母牦牛(预计从墨竹工卡县和林周县北部购买)。项目实施3年后,受益户将无条件的返还1头小母牦牛,返还后的小牦牛则用来继续扶持另外的贫困户,形成滚动式发展、资源共享的模式。

  第四章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概算

  购买带胎牦牛186头(预计从墨竹工卡县和林周县北部购买),每头按4650元计算,购买186头共需投资86.49万元。疫病防治按12万元计,以上共需投资98.49万元。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98.4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8.65万元,群众自筹9.849万元。

  第五章项目技术措施

  第一节 饲养和防疫措施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一是依托XX农科院畜科所给当地群众培训牦牛疫病防治和养殖技能。引导农牧民群众运用科学喂养,以此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由XX市畜牧兽医总站和县兽医站专家常年提供技术服务,对全年的技术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包括防疫、饲养管理、饲料加工调制等各项技术细节的落实。三是加大对乡村兽医的培训力度,增加对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乡村牲畜防疫能力。

  第二节 饲料来源及加工调制

  饲料主要以农牧民自产粮食、秸秆、玉米、苜蓿等等,加之项目现有草场面积达179800亩,故饲料来源不成问题。至于今后饲料,则另安排养殖户种植饲草饲料。后期由县兽医站的7名兽医常年提供技术服务和养殖技能培训,引导群众如何调制饲料。

  第六章项目后续管理机制和资金管理

  第一节 项目后续管理机制

  为使该项目建成后能够良好的运行,XX县扶贫办与XX乡XX村将对该项目进行监督管理,让项目区所在的村委会层层制定和落实项目后续管理的办法和规程、细则。坚持做到组织明确,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变更,不得随意征用和转作他用。一是责任明确,产权清晰。186头母牦牛由93户群众饲养,户均养殖1-2头(生产资料缺少、养殖技术好的可适当增加养殖头数)。二是签订协议,明确责任。要让养殖户与村之间、村与乡之间、乡与县扶贫办签订责任书,本项目实施3年后,受益户将无条件返还1头小母牦牛,返还后的小母牦牛则用来继续扶持其他的贫困户(养殖户与滚动发展扶持户签订协议),形成滚动发展、资源共享的模式。项目实行谁养谁受益的私有私养形式。三是由专人负责购买带胎母牦牛,带胎母牦牛发放到户中时要打耳号,拍户主照片,进行186头母牦牛的建档立卡。

  第二节 项目资金管理

  在项目经费的使用上严格按照财政规定执行。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由县会计核算中心专人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保证资金专款专用,项目的资金使用范围,严格按照国家扶贫办和XX扶贫办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改变项目资金的适用范围。

  第七章项目效益分析

  第一节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促进XX乡XX村牦牛养殖也的发展,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项目区93户的生产生活条件。186头母牦牛按80%出生率和85%成活率计算,则预计出生小牛犊127头,则卖出去一头按2800计算,共收入35.56万元,户均增收3824元。

  第二节 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可培养和造就一批基层畜牧业专业技术和农牧民科技致富能手,尽快拉长畜牧业产业链,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推动农牧区社会、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和激发周边地区的农牧民开展特色养殖业的积极性,拓宽致富门路。使项目区93户贫困群众通过养殖业项目的实施,不断发展壮大养殖业,形成带动一方的优势产业,从思想根本上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贫困群众的养殖技术,使贫困户的人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以此来带动相关产业项目。该项目的建设能够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经济建设。

  第三节 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实施,秸秆过腹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有助于加大农作物有机肥的用量和饲草料地以及天然草地有机肥的使用量,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地力,增加单产;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增加草地生产能力,为发展养殖业,推动有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动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维持高产、持续发展的农牧业生态系统。

  第八章项目实施年限

  该项目计划在2011年建设。实施时间为一年。(2012年3月——2013年3月)